中资银行面临融资压力上升的困扰(二)

发布时间:2012-02-24 来源:华然咨询

目前政府不仅设置了存款利率上限,还对贷款利率设置了下限,使得银行可以通过存贷款息差盈利,但却损害了储户的利益。

  短期理财产品涌现的结果是中资银行资金支出的增加,但对长期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项目的贷款却需要几年才能收回,这就使银行陷入了贷款资金短缺的窘境。
  反映银行资金短缺的一个迹象是,就在中国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前一周,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上升了3.37个百分点,达到7%。7天期回购协议是中资银行使用最广泛的融资工具。在存款准备金率宣布下调之后,2月23日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降至约5.5%,但按以往水平衡量仍处于高位。
  自去年起,在中央政府的鼓励下,大型中资银行纷纷在香港市场发行人民币定存单(CD),以获得更多人民币资金。据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AG)分析师估计,截至目前这类短期债券的发行规模累计已达到人民币1,010亿元,占香港市场发行的全部人民币固定收益证券规模的三分之一。
  随着手中人民币资金的增加,中资银行管理人士希望能够扩大海外人民币贷款业务。他们的目标客户是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的公司,以及那些寻求在离岸市场筹集人民币、以便直接投资于中国大陆的企业。目前这类公司的数量正在逐步增加。
  德意志银行驻香港策略师Linan Liu表示,对那些获批参与离岸人民币业务的机构而言,定存单市场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较为活跃的批发融资渠道。
  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去年香港市场排名前五的定存单发行人分别是: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CICHY)、中国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ommunications Co, BCMXY)和国家开发银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 Corp.)。据银行高管和分析师称,出售定存单所筹资金的大部分被用于为跨境贸易提供融资。
  但随着人民币计价债券收益率的上升,定存单利率也在上升。汇丰控股策略师Becky Liu表示,融资利率的上升反映了有关人民币今年升值步伐或放缓的预期、人民币产品的供应增加,以及其他投机性发行人所带来的竞争。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对批发融资的依赖是导致人民币产品供应增加的原因。
  Liu预计,在中资银行发行的定存单中,有大约人民币650亿元的定存单将在未来10个月到期。她表示,香港监管机构近期推出的增强离岸人民币市场流动性的举措或许会有助于缓解中资银行面临的融资压力。
  与此同时,一些分析师开始担忧,离岸市场融资活动的增加在推动人民币在中国大陆市场以外使用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中国大陆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局面加剧。这是因为,中资银行的企业客户通常选择将存入在国内银行系统的资金取出,用于偿还从离岸市场获得的人民币贷款。企业客户之所以可以进行上述操作,主要因为中国政府出台了加强资本流动的措施,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如此一来,企业在大陆银行系统的存款可能最终将逐步流失,不过,眼下离岸市场的人民币贷款规模尚未大到足以严重削弱大陆市场存款基础的程度。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