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收购夏普股权凸显日本电子业颓势(一)
发布时间:2012-03-30 来源:华然咨询
夏普公司(Sharp Corp.)决定向台湾鸿海集团(Hon Hai Group)出售近10%的股权,此举凸显出日本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电子行业已经沦落到何种程度。
过去几十年里,直到这桩股权收购交易之前,日本公司都抵挡住了外国竞争对手的合作提议,即便是在日本公司在电子行业的主导地位已经不甚稳固的时候。
虽然夏普和索尼公司(Sony Corp.)、松下电器产业公司(Panasonic Corp.)等其他日本科技巨头在海外对手的竞争面前努力保持领先优势,但已经相当困难,更何况现在这些公司已不能继续依靠国内的帮助。
夏普将获得约8亿美元的“救命”现金,以帮助提振其电视机液晶显示面板业务,这一核心业务是夏普预计本财年将录得数十亿美元亏损的主要原因。
相应的,鸿海将成为夏普最大的股东,并获得相关技术,作为其全球最大电子代工商业务的补充。
这是外国企业对一家日本科技公司的首桩主要投资,通过这桩交易可以看出,总部位于台北的鸿海正在迅速崛起。鸿海是苹果公司(Apple Inc.)最大的代工商之一,上个财年实现营收1,170亿美元,令比自己早成立60多年的夏普相形见绌。
这清楚地显示出日本企业界曾经安逸的经商环境已经变得紧张,并标志着该行业内的力量平衡正在发生转变。
几十年前,日本公司正处于巅峰时期,那时的日企是垂直整合制造业的典范──从设计到生产等各个环节都在企业内部完成。但拥有众多廉价工人的代工商的崛起使苹果这样的公司可以专注于设计和产品营销,而且无需开工厂就可以管理供应链。
日本公司没能根据不断变化的行业形势做出调整。它们的产品无法在成本上竞争,并且营销步伐也较慢。最终,日本的科技优势逐渐被削弱。
随着日本电子行业的主导地位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动摇,日本企业转向了国内互助。由于担心关键技术泄露给亚洲竞争对手,日本电子行业没有像西方企业那样进行残酷激烈的整合,而是用组建合资企业和资产分拆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和谐的网络。但企业亏损加剧之后,日本电子企业失去了喘息的空间,再也无法本着维系业务和谐的精神去拯救国内的竞争对手。
比如,在2007年,夏普出手拯救了国内竞争对手先锋公司(Pioneer Corp.)。由于等离子电视业务损失惨重,先锋当时急需资金。但先锋后来的形势急转直下,在投资一年后,夏普不得不减记几乎全部投资。但夏普仍然是先锋公司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