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购 不妨“小试牛刀”

发布时间:2012-10-25 来源:华然咨询

肆虐的欧债危机将多个国家彻底拖下了水。西班牙房产全线崩盘,爱尔兰股市泡沫破裂,希腊甚至陷入了国家破产的困境。

必须承认,在全球经济与贸易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越演越烈,给中国带来了不少意想之中的麻烦。首先,中国出口势必大受牵连。9月份,中国出口增速从8月同比增长17.1%下滑至15.9%;其次,欧元持续走弱,也对人民币形成升值压力。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欧债务危机在给中国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一定的机遇。中国企业除了可以借此改善进口结构,进而促进产业升级外,另有意义的一点是,在发达国家企业陷入困境之时,恰恰是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绝好机会。

数据显示,新兴市场企业的跨国收购自2008年年末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已经出现复苏,其中欧洲是最主要的收购目标。去年,新兴市场企业在发达经济体展开的收购总额达1280亿美元,其中欧洲占60%。美国教育机构亚洲协会(Asia Society)评估,中国正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到2020年,中国在海外的直接投资可能达到2万亿美元。

可以预计,2万亿投资中,汽车将占据其中相当部分。丰富的欧洲汽车资源更是本土汽车企业的绝佳猎物。由于欧洲车市持续低迷。今年9月,欧盟2 7国乘用车销量为10 99264辆,同比下降10 .8 %,这似乎为中国汽车企业走出海外打开了便利之门。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抱负远大的本土汽车企业而言,在海外大把砸钱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在国际上成功。本土汽车企业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应对“真正的竞争”经验。由于中国汽车市场尚不能称为市场完全放开的充分竞争市场,因此在国内近乎垄断的市场环境下,相对更容易盈利。

对海外并购并不熟悉的本土企业已经认识到,并购不只是简单收购,还涉及到管理、员工保障、债务以及文化融合等,特别是跨国、跨文化间的企业并购,风险更大。

正由于上述种种顾忌,国内车企在走出海外这一问题态度大多谨慎。特别是萨博并购一案表明,能被抄底的车企肯定不是一流车企,所以也就不可能借其品牌来提升形象;其次,即便能够抄底回来,如何消化吸收,如何文化融合,更是一大障碍。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