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泛滥将使中国失去未来的三十年

发布时间:2019-11-04 来源:原数据

1.png

“2019年3月8日,中国恒大研究院发布《中国独角兽报告2019》,筛选出161家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企业,蚂蚁金服、今日头条、滴滴出行以1500亿美元、750亿美元、450亿美元排名前三,161家独角兽企业估值总和高达7134亿美元,折算为人民币接近5万亿。”

乌镇互联网大会期间,我再次翻看了上面的关于独角兽新闻,结合中美贸易战的被动应对,以及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让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

1994年4月,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胡启恒专程赴美拜访主管互联网的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代表中方重申接入国际互联网的要求;4月20日,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第一条TCP/IP全功能链接,成为互联网大家庭中一员。至此,中国互联网产业已经经历了25年的发展历程,原数据团队把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未来可以把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合二为一。 

2.png

互联网思维与独角兽概念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中国百姓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认知维度,以及创业者的思维与逻辑。互联网思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走红。百度百科的定义: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说过“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你的思维方式要逐渐从互联网的角度去想问题”,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提出过“淘汰你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你不接受互联网”的观点。可见互联网思维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火爆程度。
 
近几年,从华尔街传到中国投资圈一个新的名词“独角兽公司”,独角兽公司一般指投资界对于10亿美元以上估值,并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为十年内)还未上市的公司的称谓。
 
为什么我今天将互联网思维和独角兽概念放在一起来谈,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特点:发展速度快。强调的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风口之上猪也会飞”,“前期可以不要利润,砸钱占据市场”。独角兽排名第一的蚂蚁金服,仅仅用五年时间,估值就超过了1500亿美金。瑞幸咖啡公司从2017年6月注册成立,到2019年5月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只用了23个月的时间,并自称将于2019年底总门店数超4500家,超过最大的竞争对手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门店和杯量),而星巴克已经进入中国耕耘了20年之久,瑞幸咖啡发展速度突破了传统企业家的认知。

3.png

企业创立之初,创始团队就如同饿狼一样跑马圈地,而且不惜一切代价。那么必然要有巨额的资金支持,任何一个独角兽的诞生,都是靠资金砸出来的,是从竞争对手的尸体上跨过去的,我们大多数互联网行业的独角兽企业依托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商业模式的创新其实是最容易被竞争对手学到的,优秀的执行力团队很多,最终谁能坚持到最后一刻,待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没钱了,你就成功了。
 
嘀嘀出行、摩拜单车、美团等知名的独角兽企业,其中滴滴出行自2012年成立以来,截至2019年初已经完成了20次融资,金额总量超过1300亿人民币(部分融资金额没有披露未计算),成为全世界范围内融资额最大的未上市公司;摩拜单车在没有被美团点评收购前(191亿人民币估值出售),融资金额在135亿人民币以上(部分融资金额没有披露未计算);美团点评在上市之前融资金额至少672亿人民币(部分融资金额没有披露未计算)。
 
巨额的资金投入,意味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消耗,如果被投资企业失败破产,则是社会资源巨大的浪费,而无论资金何种来源。且不仅仅是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时间的失去,是历史发展机遇错过。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19年前三季度DGP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97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笔者认为中国GDP增速在2020年下降到6%以下是大概率事件,而我国的人口结构正在老去,最迟2027年,中国人口会出现负增长。
 
如果被投资的企业获得成功,成为了独角兽,上市之后占据着市场寡头垄断的地位(互联网行业的一个特性就是垄断或寡头垄断,赢者通吃),而垄断则意味着资源配置低效,服务变差,并且阻碍创新。当滴滴把Uber赶出中国市场之后,中国的消费者,获得了什么样的服务体验,大家应该很清楚。滴滴出行只是一个网约车平台而已,其实际功能性的研发成本,融资总额的一个零头就足以覆盖,绝大部分资金是在价格战中消耗掉了,某位投资界人曾说过“依靠补贴带来的市场繁荣都是自欺欺人,都是伪需求”。
 
我们是不是需要反思,数千亿的资金投入在网约车平台中,几百亿的资金投入在共享单车产业中,一片火热的激情之后,最终的产出是什么,给社会留下什么样的价值,去其浮华,抓其本质,难道不就是个约车平台么?不就是个按时付费的自行车么?更何况这些商业模式还是从国外照搬过来的。

笔者并不是否认以上项目的价值,也非常认同互联网思维的颠覆性,确实给消费者带来了方便性,但其产出并不匹配社会所付出的巨大资源以及时间成本,确切地说,是在浪费资金、浪费人才、浪费我们难能可贵的历史发展机遇。 
 
我们分析一下图表5和图表6,中国恒大研究院发布《中国独角兽报告2019》指出,中国161家独角兽企业,金融科技企业16家,占据着33%估值总量(161家总和比例),但基本上都以资金中转和贷款理财为主服务平台,与华尔街的金融机构相比,根本没有任何的实力可言;文娱媒体独角兽数量最多,占据18%的估值总量,其中估值最大的两家是今日头条和快手;汽车交通领域23家企业,占据13%的估值总量,其中估值最大的两家是滴滴出行和车好多,而实际造车的企业威马汽车、小鹏汽车的估值仅是滴滴出行十分之一。硬件、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和教育这类本该重点投入的产业,在独角兽企业数量和估值方面,远远落后于金融服务平台和文娱板块。

4.png

笔者认为一个国家的农业是其生存的基础,工业制造业是其硬实力的体现,金融、教育和人工智能是其软实力和未来潜力的关键因素。161家中国独角兽的行业分布和估值分布可以看出,我们中国大量的资源和时间,过多用在了一些互联网平台和服务产业,而对于制造业、教育和人工智能等方面,资源投入是远远不足的。
 

制造业匠心精神与互联网思维天生矛盾


人类出生后,要先会爬,再学走路,然后自然的就会跑起来,企业也一样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跨越或违背规律,必然会付出其他的巨大成本,甚至加速消亡。
 
工业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是硬实力的体现,德国产品之所以闻名世界,与德国人严谨的思维和持久的专心投入密不可分,是其国家对于科学和教育的资源投入,是企业家对于产品的研发投入,并能持久以恒,才能变成制造业强国,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公司。
 
华为公司成立于1987年,经过32年的沉淀与努力,现已引领全球5G的发展。取得成功的背后,是来自全世界8万名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45%)的默默付出,是过去11年5000亿人民币的研发投入。截至2017年底,累计获得专利授权74,307件,其中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华为公司的专利申请量在企业中位居全球第一。华为已经在全世界投资一些研发机构和实验室,笔者也一直关注对全世界科研机构和实验室的投资机会,希望与全世界的科学家合作,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联络(微信Robot_Volke)

5.png

滴滴过去7年至少投资了1300亿人民币(不完全统计),华为过去7年投资了4293亿人民币,现在用三个滴滴换一个华为,任正非先生会同意么?18万华为人愿意么?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强大,才是真的强大。
 
中国资本与制造产业也曾经热恋过,2013年至2017年,受德国工业4.0战略的启发,我们国家也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祖国大地迅速燃起了一股投资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的热潮(笔者也是其中一员),当时只要跟智能制造搭边的企业,便会成为资本的宠儿,追着企业家们去投资,短短两年,数百家机器人企业诞生在中国,数千家跟机器人搭界的公司对外宣称自己是机器人公司,一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并购基金也迅速出手,各个地区的机器人产业园比比皆是,一时间甚是热闹,好像我们马上就能成为先进制造业强国一样, 2017年初,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的并购交易完成,将这场投资热潮推向了最高点。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智能制造领域又开始无投资人问津,回到从前的寂寞。
 
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产业,是需要数十年的沉淀,才能有所发展,而资本的短期逐利特性(3-8年),注定不会也不愿意陪伴企业慢慢成长,投资变成企业股东后,就要求创始人快速发展,成为细分领域的独角兽,尽快上市,并且大多签署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对赌协议。很多创业者以前都是默默耕耘的类型,并没有接触过资本市场,在投资机构过度捧吹之后,忘记了自己产业本身的特有属性和发展规律,融资后迅速扩张,加大各项支出,甚至也对外投资,给外界一种实力很强规模很大的感觉,各大论坛频繁现身演讲,一时间风光无限。
 
然而,工业产品的研发需要时间,进入市场后也需要与客户磨合,绝对不会出现所谓的爆炸性增长,那些爆发增长、产品迅速迭代的思想都来自于互联网产业,因为互联网产品大多数针对C端客户,针对个体消费者,通过免费与娱乐性,便可以迅速获得千万级别的用户或粉丝,例如前段时间比较火的影视换脸“ZAO”的小工具,几天内就圈粉数千万。如果按照发展速度来比较,互联网的产品与工业制造业产品有着天壤之别,互联网产品大多具有娱乐性和便捷性特征,有些APP软件就像小品相声和美国电影大片一样,看过听过开心一下,就已达到目的,并不会留下来什么,而且用户粉丝们都是喜新厌旧的,所以必须要求互联网产品要迅速迭代,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好奇心。而工业产品则是用在机器上或用来使用的物品,是有使用价值的,并且可以利用多年,因此其最重要的是质量和稳定性,这又是建立在持续研发和精益求精的生产模式之上,这就是工业从业者一直提倡的匠心精神。
 
匠心精神与互联网思维是两种极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念和性格,在制造行业,需要提倡的是匠心精神,严谨的思维,精益求精的生产流程。互联网思维则适用于做市场营销为主的产品,例如小米的成功,就把互联网思维发挥到了极致,但是小米自身并非制造型企业,小米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以营销为主的公司,打造的是平台和生态圈。因此制造产业的创业者,如果是以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为中心,则应该谨慎对待互联网思维。
 
滴滴和摩拜单车某一天消失了,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如果华为突然消失了,我们会怎样,世界会怎样?

百年树人的教育产业


教育产业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和综合竞争力。
 
2006年新东方教育集团赴美上市以后,多家培训机构陆续赴美上市。随着“互联网+”概念兴起,在线教育也从2014年开始成为投资机构重点关注的领域。原因无他:重视教育是国人传统,人口结构从年轻化转向中年化,二胎政策开始实行,以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在家长群体中风行。因此,教育行业自然而然的会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资本的注入意味着各路人才的涌入,其中互联网和投资界背景的创始人特点尤为突出。
 
互联网背景的创始人具备充分的互联网基因和思维,超级擅长市场营销,重市场轻产品,不惜一切代价抢夺市场,将大部分融资都消耗在了价格战之中,以求将企业的会员数量在短时间内爆发性增长,长时间的低价竞争,使传统的教育从业者应接不暇。
 
投资界背景的创始人则十分懂得品牌和企业形象的树立,清楚只有不断的资金注入,创业才能成功,因此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如何吸引投资机构的目光、如何提升企业估值方面来做文章,为此也是不惜一切代价。近几年,在线教育企业,包括某些独角兽公司,频频被媒体曝光会员量等数据存在造假嫌疑,虽然创始人都矢口否认,原数据作为独立第三方互联网数据尽职调查数据真实性审查的团队,见识过大量互联网平台数据作弊的案例。当“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行业特征和天生逐利的资本发生矛盾,为了提高估值拿到更多的投资,以满足持续扩张的烧钱模式需要,数据造假或作弊似乎成了通向成功的“捷径”和将企业起死回生的“药方”。
 
这两类创始人都有一个共同特质:过于追求发展速度。无论是价格战还是使用数据作弊等方法,归根到底就是要把企业的会员量或约课量等指标“抬上去”,通过低价和刷粉所获得的会员,质量不会高,相当一部分成为不会进行二次消费的僵尸会员。侥幸获得新一轮融资的企业,则继续烧钱模式,抢占市场,同时持续亏损。没有获得新融资的企业,则直接破产出局。
 
创业本就是九死一生,依靠不断烧钱、持续亏损去抢占教育市场的模式,创始人无异于在走钢丝,崩盘的概率极具增大。互联网思维下的“价格战”可不像传统行业那么温柔,不会点到为止,互联网思维的创始人一旦决定开战,就是要拼个你死我活,分出胜负,这与互联网行业具有“赢者通吃”的特性有关。一旦企业破产,受伤的除了创始团队和职工,还有投资机构的出资人,并殃及大量的孩子家长,2018年国务院发文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超三个月费用,就是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
2019年对于教育产业非常严峻,无论是在线英语、少儿编程等受追捧的赛道,还是线下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托班等,企业破产和创始人跑路的现象比比皆是,外因是经济下滑,投资机构缩减对外投资,内因是整个行业的创业者都在飞速的奔跑着前行,创始人没有认清当前的经济困难形式,以及对于新一轮融资难度的误判,一直处于亏损的企业,一旦失去了资金支持,迅速崩盘也就不足为怪了。这一点美团的创始人王兴曾面临着同样的抉择,经历过几次创业的王兴,对于市场环境的变化非常敏锐,在一直处于飞速跑马圈地的“千团大战”的关键时期,摒弃了“快融资、猛砸钱”的互联网思维,开始谨慎收敛起来,按照自己的节奏走,才能从团购网站的第二梯队荣升为第一梯队的老大位置,成就了如今的中国互联网第三大市值公司。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中长期行业,“融资—烧钱价格战—再融资—继续烧钱”的思维逻辑可能在互联网产业中适用,但在教育产业,过分追求速度,容易出问题。教育产出的是人,不是机器人,机器出现了问题,可以返修或销毁,人出了问题,怎么办?重新投胎回炉再造么?

 

结束语


中国人在国外旅行后,会发现我们的互联网购物和支付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还经常看见朋友圈发一些嘲讽的文章,似乎有一种自豪感。中美贸易战之后,才清醒过来,连我们最自豪的华为公司,发展都处处受阻。难道未来我们中国依托电商移动支付去打一场无硝烟战争?没有强大的工业制造产业,中国未来拿什么跟其他国家去全方位竞争,我们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到一些低级趣味的应用和表面工程项目,你以为你在玩弄世界,其实是世界愚弄了你。
 
如果说日本从广场协议开始进入发展停缓状态的话,中国也会因为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在“自娱自乐自嗨”的产业中,使我们失去未来三十年,也失去了中国近现代史上难得的一次发展机遇。
 
笔者过去十年接触过很多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创始人,发现一个比较危险的现象,就是做市场出身的创始人更加容易获得投资机构的青睐,而做技术的人具有局限性,大多采取稳扎稳打路线,坚守产品第一,因此无法快速增长,最终面临着劣币驱逐良币的结局。这是中国实体产业技术创始人面临的尴尬困境,匠心精神很难有生根发芽的土壤。
 
实业有做实业的企业发展规律,互联网有互联网人思维逻辑,二者的理念和基因是有天然矛盾的地方,但现在跨界融合的趋势越发明显,阿里云王坚先生在其《在线》一书中阐述:未来所有的事物都会“在线”,整个商业世界都会重构。目前市场的发展格局来看,传统制造业受到了极大冲击,在互联网思维迅速扩张的商业世界中,如何给予制造产业较好的生长环境,避免未来中国虚拟经济强,实体产业弱小局面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决定着中国未来能否实现制造业强国的目标。
 
原数据黑岩认为,虽然互联网产业已经风风火火二十年,但未来制造业创始人仍有翻身超越的机会,这个机会就在于未来5-20年,随着5G和6G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制造产业完成智能化升级,无人工厂将会产生巨大的工业数据,而这些数据资产是出生并掌控在制造业手中,这就是未来制造产业翻身的重要筹码。但是顶层设计需要实施好,《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白皮书》就是顶层设计的一部分,中国经济的增速放缓,更加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资金和政策的引导,继续落实和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改造。
 
期待工业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爆发增长的那一天。
 
因务实而兴,因务虚而衰。
 
 
 
 
作者简介:黑岩,原数据创始人
微信公众号:hicg8888
原数据为客户提供互联网数据尽职调查、数据质量审查服务,查验互联网公司和平台核心数据真实性(互联网作弊审查)。
 

 

新闻中心